關懷並不是我最需要的

【無止境的宣教關懷事工,真的好嗎?】
【對宣教士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所有的基督徒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要面對屬靈健康、心理壓力、家庭關係、孩童教養、退休規劃等等的挑戰。長期在跨文化環境生活的宣教士也同樣如此,甚至因為異鄉的環境成了一個壓力鍋,放大了這些問題,所以宣教士關懷無疑是一個必要的事工。而感谢神,現今有很多關懷宣教士的事工,不論是用禱告支持他們,還是在宣教士回國述職期間的關懷與照顧,都有很多很好的資源。

當我跟我的妻子在10年前去到東南亞的工場時,教會很多弟兄姐妹給我們很多的關懷和鼓勵。在異鄉時會常常收到遠方的代禱和一些補給品,讓我們偶爾也可以一解鄉愁,很多長輩會關心我們在工場上的適應、健康、夫妻的關係等等,在我們回來台灣述職期間,常常受到弟兄姊妹熱情的接待,並且教會也會關懷我們在台灣的家人,這些都幫助我們在工場少去很多的擔心,可以更加專心,所以我要再次說,宣教士關懷是一個必要的事工。

但是,我也必須誠實地跟大家分享:當時這些很好的關懷與照顧卻不是我們最急迫需要的。

RA宣教訓練中心常常有宣教士來訪,有些是已經從工場退休的工人,有些則是回國述職。每一個長期在宣教工場服事的宣教士,生命中都有很多傷痕,在異鄉的壓力、工場上的寂寞、團隊的關係、跟教會溝通上的張力、以及對家人的擔心與愧疚等等,這些都成為宣教士生命故事的一部分。但是往往來訪的最後,不止一次這些宣教士帶著沈重的語氣跟我們分享:「為什麼以前在我們出去之前,沒有這樣的訓練來裝備我們?」、「真希望在我們出去前也受過這樣的訓練!」

是的,當這些宣教士在工場上「打仗」的時候,他們需要有人來關懷他們,替他們加油打氣,和禱告支持。但是我了解他們的淚水,因為當我回想以前在海外的日子,機構與教會端並沒有給我們完成任務的工具。沒有語言跟文化的學習,除了在當地交幾個朋友,去市場跟商店買菜購物之外,我們沒有辦法真正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對他們的認識也僅僅在表面的行為,卻不知道他們心裡真正的想法、擔心和恐懼,即使以前研究過當地的主流宗教信仰,但這些卻好像跟當地人每天的生活又差的很遠。我們有負擔、有熱情,但缺乏的是這些裝備和工具,而這些正是我們在跨文化宣教工場上最需要、最重要的「支持」。

跟這些來訪的宣教士一樣的心情,我也希望在過去出發去到工場之前能夠先接受過這樣的訓練。一個完整的訓練,就像是一張完整的地圖,將跨文化宣教士從踏入宣教工場的那一刻開始,直到學習精通當地的語言、了解這個族群的文化、並清楚地傳遞完整的福音,直到建立起當地成熟的教會,這每一步都描繪清楚,並且將每個階段當中所需要的工具交給他們,以至於最終他們能夠完成所託付的任務。相較起我們,這些正在受裝備的年輕人真是幸福。

在過去宣教熱情的浪潮中,很多人都被直接差派到工場,遭遇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我們不能夠隨便將他們的挫折、辛苦簡化為屬靈爭戰,甚至說這些就是回應大使命所需要付上的代價,這樣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將一個沒有訓練裝備好的工人送上戰場,受傷之後當然會需要長時間的關懷與照顧,但是我們必須要能夠從這些關懷事工中退後出來思考:在這整個過程當中,有多少的迷惘和挫折其實是出去之前就應該可以透過訓練來聚焦和學習面對的?在繼續關懷宣教士事工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讓之後每一個上工場的宣教士在出發之前先接受完整的訓練。

宣教士關懷的需要會一直都在,這是教會肢體彼此相愛的實踐。一個跨文化宣教士到了工場,一定會碰到挫折,會需要教會和弟兄姐妹的禱告、鼓勵和一些實際的關顧和支持,但是我們需要小心不要陷入那種「治標不治本」的關懷事工裡。繼續的差派沒有受整全訓練的年輕人出去,然後繼續推動宣教士關懷事工,這只有造成沒有止盡的惡性循環,讓那些真正需要資源的宣教士得不到實質的幫助,讓教會沒有心力繼續完成大使命,無法在福音未得的語言族群裡面建立教會。

當時我在工場上有一段時間開始感覺到很孤單,想在當地認識更多的朋友,所以有機會就跟一些當地的年輕人去踢足球,他們都很熱情開朗,非常歡迎我這個技術不好的外國人加入,但是很快因著我不會當地的語言,成為了我跟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因為只有面帶微笑、禮貌問候,但無法深入的聊天對話,就不能真正的認識彼此成為朋友。所以其實那個時候我並不需要來自遠方台灣弟兄姊妹的問候和關心,我需要的是語言學習的工具,好讓我能學好當地的語言,才能真正的認識當地人、跟他們成為朋友,讓那份在工場的寂寞轉化成為語言學習的動力。

我很誠實地跟大家説,以前的我其實準備的不夠就去到了工場,我很感激當時大家忠心地為我們禱告,以及對我們家庭的關懷和照顧,但是在去到工場之後,最大的掙扎不是孤單寂寞或屬靈爭戰,而是我們最需要的是完成大使命的工具。我真心的希望,當更多的年輕人願意把生命砸下去委身回應大使命的時候,在關懷照顧之外,他們需要在出發之前接受完整的訓練與裝備,給他們需要的工具,我相信這樣才會減少宣教士的折損,讓他們在工場留得更久,服事的更有效,並最終能完成所託付的任務。

RA跨文化訓練中心
M老師